前言

你知道嗎?從 40 歲開始,人體的肌肉就會不斷流失!
多數人每 10 年會減少 8% 的肌肉量,
如果你開始常摔倒、坐站吃力、走樓梯緩慢,
那代表,肌肉正漸漸離你遠去啊!

其實生活中某些小習慣,可能就是默默偷走你「肌肉」的元兇!
一起來看看,你是否也不知不覺陷入「肌肉流失」的危機?

年紀超過30歲

年紀增加身體的荷爾蒙濃度會改變,影響肌肉生成。30歲後肌肉開始逐漸流失, 40歲後每10年就會減少8%。70歲後每10年會少掉15%的肌肉量。

長時間久坐

長期久坐加上沒有進行一定強度的肌力運動,肌肉會流失更快,衛福部溫馨提醒,連續坐著超過6小時就是久坐喔!從生活中開始,中斷久坐起來動一動吧!儲存好肌力退休才能登高山。

飲食缺少蛋白質

身體在攝取蛋白質後會拿去做很多事情,其中一項就是增加肌肉。 一般成人平均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約每公斤體重x0.8克的蛋白質,60歲以上蛋白質建議攝取每公斤體重x1.0-1.2克,運動健身族則更高。

缺維生素D

曬太陽是生成維生素D的來源之一,維生素D和骨骼健康非常相關,過度缺乏也可能會影響肌肉流失,相約在日光時段曬個10至15分鐘來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吧!

想知道肌肉量是否足夠有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生活簡易測試;另一種是透過儀器測量獲得更精確的數字。

簡易測試

翻動看更多

儀器測量

如果想要獲得更精確的數字,現在多是用BIA檢測(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檢測方式是 藉由與身體接觸的電極片釋放出微量電流,一邊正極,一邊負極,利用脂肪不導電,肌肉組織含大量水分易導電的原理來讀取電阻值,推算身體組成。

人體大約有70%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如果說心臟是維繫生命的重要器官,那下肢肌肉可以被稱為「第二個心臟」!
《醫學與健康期刊》在針對50歲以上肌力、肌肉量的研究中曾提及,透過DXA儀器分析可以看出50歲以上的下肢肌肉量的高低,連帶影響他們的下肢肌力,而且下肢肌肉量同時也是跌到或防止跌倒的重要因素。下肢肌肉的功能除了能帶著身體移動之外,還能保護膝蓋,甚至也是瘦身的好朋友、脂肪的燃燒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喔!

腿部肌肉流失的比手部肌肉快

也有研究指出,人一旦過20歲,下半身肌肉的流失速度會比上半身更快,特別是大腿股四頭肌。所以及早預防下肢肌肉流失,對未來的體力和日常生活的維持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
變化率 (%)
手的肌肉量
腿的肌肉量
  • 5
  • 0
  • -5
    • 20-29
    • 30-39
    • 40-49
    • 50-59
    • 60-69
    • 70-79
    • (年齡)
  • -10
  • -15
  • (日本研究數據,資料為Tanita提供)

下肢肌肉量怎麼測?

但該如何得知下肢肌肉量夠不夠呢?透過TANITA這次推出的BC-771全新「腳點」體組成計可以測量看看,由電阻抗測量技術評估腿部肌肉量是否足以支撐體重,腳點 (腿部肌肉量) 共三階段判定。

90~150分 (很棒)

腿部肌肉量在標準範圍內,但肌肉仍會隨時間自然減少,請持續運動來維持。

80~89分 (可以更好)

腿部肌肉量略低,請持續努力運動鍛鍊,幫助改善腿部肌肉量,提升腳點數值。

50~79分 (要加強)

腿部肌肉量偏低,日常生活中要多加留意,並在可負荷範圍內做一些運動逐漸增加肌肉量。

很棒
0 ~ 0pt
可以更好
0 ~ 0pt
要加強
0 ~ 0pt
增肌減脂

瞭解腳點、增加肌肉量,你還可以這樣做!

TANITA BC-771 八合一腳點體組成計,首創「腳點」數值,為你的腿部肌肉量打分數!
前往觀看 ›
椅子訓練,練核心練腿力
前往觀看 ›
深蹲初級!強化下半身
前往觀看 ›

如果想要得到量測數據,常見的體組成計可以粗分為兩種形式,站立式和手握式。站立式是透過微電流以腰部以下迴路得出數據;手握式則增加了胸部以上迴路,因此可得出四肢個別的數據。

使用技巧

測量時腳或手腳要貼合電極片,盡量維持固定的時間點及狀態下測量,並避免洗完澡、飯後、運動後立即測量,以免因為水分流失或飲食造成誤差。切記配戴植入性電子醫療設備的人及孕婦請勿使用。

站立式

透過微電流以腰部以下迴路得出數據。

手握式

增加了胸部以上迴路,因此可得出四肢個別的數據。

常見三種測量比一比
    BIA
  • 較低
  • 中等
  • 中等
  • 無輻射
  • 自行測量最快速
    DXA
  • 較高
  • 最大
  • 最高
  • 微量輻射
  • 需專業醫師協助
    皮脂厚測量法
  • 最低
  • 最小
  • 最低
  • 無輻射
  • 皮脂夾手動操作
體脂計常見迷思

Q1:

體脂率忽高忽低,是機器壞掉了嗎?

體脂率、肌肉量等身體組成數值較容易受「體內水分」的波動而影響,而體內水分會隨著一天中的飲食、運動、水分攝取、排泄、睡眠等因素而有所變化,因此,建議維持在固定的時間及狀態下量測。
也提醒大家,觀察「長期趨勢」即可,一周測量一次是較理想的頻率,每天量測不僅意義不大,也容易因為短暫的起伏而過度苛責自己。只要數據的長期趨勢有往好的方向前進就可以囉!

Q2:

各品牌量測出來的體組成數據都不同,我該相信誰?

各廠牌體組成計的運算公式及資料庫都不同,建議使用同一台機器,觀察自己的長期趨勢變化,才具參考意義。

Q3:

身體組成分析簡稱Inbody嗎?

InBody是來自韓國的體組成分析儀品牌,並非代指體組成計或身體組成分析的統稱喔!

身體檢測

TANITA BC-771

除了基本的體重、BMI、體脂肪、肌肉量、內臟脂肪、基礎代謝、及體內年齡外, BC-771新增「腳點」功能,將腿部肌肉量與體重之比值與理想值進行比較並以三階段(50至150分)判定。

TANITA RD-545

可測量多達26項量測數值,除了有全身、四肢與軀幹個別的肌肉與脂肪狀況外,還獨創肌肉品質量測,運用高、低頻率微電流來測量肌纖維比例,肌肉品質數值愈高,代表肌纖維比例高,肌肉較具彈性。

歡迎至以下通路體驗選購
產品可至以下通路購買: 家樂福/大潤發/愛買/全國電子/杏一/丁丁藥妝/大樹藥局
運動保護 / 修復
贊助夥伴

scroll

認識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