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X 添寧

失禁解方 立即體驗

失智症者發生失禁的比例是一般同齡人的4倍!
隨著老化面臨各種失去,身為照護者的我們,漫漫長路充滿挑戰,該如何陪伴並與他們的「失去」共存?

這是失智?還是老化?

常常忘東忘西、身體機能衰退,就是得了失智症嗎?
失智症不是單純的老化,也不是專屬年長者疾病!下列「情境」哪些是因認知功能產生的失智症行為?快來答題!

能夠分辨人、時間、場所? 通常失禁的原因? 如廁後的行為?

乾爽透氣.照顧省心

失智症 ≠ 自然老化

上了年紀,「記不住」、「想不起來」等情況變多,這是因老化引起;而失智症(Dementia)是一種疾病現象,為一群症狀的組合,與正常老化不同。除了記憶力衰退、影響生活與工作外,還會出現其他認知功能問題,像是:語言表達、空間感、判斷,使得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同時可能會出現行為與情緒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

台灣失智人口有多少

台灣已經正式進入高齡社會,而年紀越大,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就越高。

3大失禁主因 加重失智照護負擔

根據統計,每2個失智症者就有1個有失禁的情形,失智症者發生失禁的比例為一般同齡人的4倍,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失智症,隨著病程漸晚,失禁問題也會變得更嚴重,可能導致其他併發症、生活品質降低、低自尊與憂鬱等各種生心理的負面影響,成為失智症者和照護者共同的生活照護難題。

  • 神經生理功能異常

    控制排便或排尿的神經生理異常
    。感覺功能異常,缺乏脹尿感
    。中樞神經異常,無法抑制排泄衝動
    。逼尿肌跟括約肌反射異常
  • 大腦認知缺損

    因認知缺損造成如廁行為能力降低
    。無法辨識如廁的需求
    。無法等待適當的時機排泄
    。找不到廁所或無法辨識廁所
    。無法正確的使用廁所設備
  • 行動危機

    行動力受限,導致無法移動至廁所

失智者的失禁照護非常重要,它有助於失智症者保持尊嚴、提供舒適感、預防併發症;更是失智症照護者無形的力量。解決失禁問題、提升專業照護,營造一個更溫暖、尊重的照護環境。

失智症的失禁照護困境

失禁照護是一項負擔重大的工作!對失智症者而言,若不能適當照護,可能導致皮膚性疾病、泌尿感染等的風險;更可能因無法控制的失禁行為,感到尷尬、無助,而產生負面的心理或情緒反應,間接加重照護者負擔。

  • 初期
  • 中期
  • 晚期

記憶減退,常被忽略而延誤就診

症狀情境

  • 仍有行動能力
  • 想不起來要講什麼或要去做什麼
  • 忘記自己有沒有上過廁所

認知退化、生活能力下降無法自理日常起居

症狀情境

  • 有行動力,認知功能逐漸退化
  •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像是如何使用馬桶
  • 無法順利到達目的地或找不到廁所
  • 無法清楚表達如廁需求
  • 個人衛生清潔變差、玩弄排泄物

失去自理能力與行動力下降

症狀情境

  • 無法獨立生活,失去自我照顧能力、依賴他人照顧
  • 行走困難,需藉助輪椅,甚至長期臥床。
  • 大小便失禁
  1. 失禁症狀須以每位患者實際狀況為主,照護者可試著從日常行為觀察,必要時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降低照護負擔。
  2. 除了失禁問題,制定排泄計劃也很重要!

讓照護舒心 給失智照護者的失禁照護學

每個失智症者的行為問題各式各樣、大不相同,照護失智症者就像長跑的馬拉松,照護者需要強大體能、心智與耐性,更重要的是善用「技巧」迎戰,減輕照護負擔。

身心科醫師分享聰明照護技巧

打造安全且自在的如廁環境

維持正常生活 安排規律作息

學習溝通技巧,並在日常中建立「溝通劇本」

紙尿褲挑選原則

失智症是一進展緩慢的疾病,照顧過程中會經歷許多情緒、行為以及精神等症狀,導致照護者的身心負荷增加。依據不同病程選擇正確失禁輔助產品有助降低照護難度,照顧者更輕鬆安心,也能夠維護長輩的尊嚴與行動力。

更多失禁照護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