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你知道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嗎?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公佈資料顯示1,全球已有超過10億人

處於肥胖狀態,等於每8個人就有1人達肥胖標準。

在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峻下,這不只關乎個人的健康,更是牽涉到社會、經濟以及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

台灣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根據國健署最新「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統計2,台灣成人過重或肥胖率已達50.3%,等於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

在體育署每年發布的「中華民國運動現況調查」中3,台灣的肥胖率在過去10年上升了5.3%,2024年過重或肥胖率全台以雲林縣43.1%居冠,六都以高雄市的41.3%為首

美食之都台南市雖擺脫「六都最胖」之名,但回顧過去10年的過重或肥胖人口成長率則高達7.2%,仍為六都之最。

雲林縣43.1%2.8%高雄市41.3%6.6%台南市39.7%7.2%台北市37.6%3.8%新北市40.0%5.5%基隆市41.9%7.4%宜蘭縣36.6%0.2%花蓮縣41.2%-0.3%苗栗縣37.9%2.7%台中市38.4%6.8%彰化縣40.3%5.8%南投縣40.7%2.8%桃園市39.8%6.4%嘉義市36.5%3.8%新竹市34.8%2.0%新竹縣37.7%3.7%嘉義縣40.2%5.2%屏東縣42.5%7.8%台東縣41.0%-0.2%金門縣38.2%7.4%澎湖縣38.4%1.8%連江縣40.4%3.4%

2024年過重或肥胖率

過去10年過重或肥胖成長率

※備註:根據衛福部標準,18歲以上民眾BMI分類大於或等於27為肥胖,24~27是過重,18.5~24則為標準體位,低於18.5則屬於過輕。10年肥胖成長率計算方式:2024年各城市肥胖率–2015年各城市肥胖率

該怎麼衡量一個人是否肥胖?只測量體重足夠嗎?

BMI 和腰圍是最常見的工具,若需更精確評估,可再進一步

參考脂肪率、腰臀比,掌握全方位健康指標。

建議您,若有過重或肥胖之疑慮,請主動諮詢專業醫師。

BMI:你有多久沒留意過自己的 BMI 指數呢?

身體質量指數 (BMI) 計算器

你有多久沒量腰圍了呢?

腰圍測量可以初步檢視是否肥胖或內臟脂肪堆積。

只需要準備一個皮尺,建議測量方式如下:5

  • 早上空腹,脫去腰部覆蓋衣物。
  • 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 將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皮尺通過腹部中線(骨盆上緣至肋骨下緣的中線)。
  • 保持自然呼吸,不要憋氣,記錄數值。

根據國健署公布的腰圍標準,男性腰圍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可遠離三高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BMI ≥ 27 應盡速諮詢專業醫師!

諮詢專家 ▶

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之體位定義,18 歲以上成人區分為四種體位4

BMI 的好處是容易取得,缺點是無法了解身體組成;

BMI 相同的兩個人,肌肉量與體脂肪比例若有差異,

健康狀況跟慢性病風險則完全不同。

關於肥胖,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肥胖的成因普遍被歸納為個人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因此對體重管理的第一印象常是「少吃多動」。事實上,肥胖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肥胖成因也因人而異。

研究顯示,腸道荷爾蒙與大腦的溝通失衡,可能會增加你的食慾!6

triangle

管不住的食慾不是你意志力不足,可能是你的腸道荷爾蒙讓你「很難瘦」。

舉例來說,我們常聽到的「腸泌素」就是其中一種腸道賀爾蒙,它會向大腦傳送「飽」的訊號,大腦就會提醒我們吃飽了。缺少腸泌素,就像手機沒有網路,訊息無法傳遞,大腦會以為還沒吃飽,所以就可能不小心吃太多。

其他和調控食慾相關的腸道荷爾蒙包含 Ghrelin(胃促生長激素)、PYY(多肽YY)、CCK(膽囊收縮素)等。除了腸道荷爾蒙外,還有許多荷爾蒙掌握著我們的飢餓與飽足感,包含脂肪細胞分泌的 Leptin(瘦體素)、中樞神經分泌的 NPY(神經肽)。

科學證實,持續處於高壓會刺激皮質醇分泌,造成脂肪堆積!7

triangle

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俗稱壓力賀爾蒙),是由腎上腺分泌的激素。當感受到壓力時,大腦會通知腎上腺釋放皮質醇,幫助身體應對挑戰。若長期處於高壓,皮質醇過高,可能透過以下反應造成肥胖:

促進內臟脂肪堆積

影響食慾調節相關荷爾蒙,增加食慾、偏好高熱量選擇

troubled-girl

BMI 大於等於27,可能來自於你的基因。8

triangle

基因地位舉足輕重,一個人胖,可能全家都胖!

根據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影響肥胖或是BMI的基因座(gene locus)超過900個,這些基因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脂肪組織、胰島素訊號等多個路徑。其中有20多個基因突變,和肥胖有高度關聯!除了先天的「原生基因」影響,後天成長的環境因素也舉足輕重。家庭的生活習慣、作息與飲食觀念等,也潛在的影響了一個人的健康狀況。

肥胖症成因複雜,諮詢專業醫師找出健康處方!

肥胖症帶來的共病百百款

肥胖不僅是一種慢性病,還與200多種疾病息息相關,包含三高、心血管疾病、代謝性脂肪肝疾病,甚至是癌症。除了藉由調整生活習慣減重,更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及早管理相關共病。

與一般人相比的罹患風險

共病風險

1 至 2 倍
2 至 3 倍
超過 3 倍

疾病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下背痛

應力性尿失禁

乳 癌

大腸癌

子宮內膜癌

關於體重管理,除了少吃多動還可以做什麼?

根據台灣肥胖醫學會 2022 年「全台肥胖認知調查」,正在減重的人僅有 14.7% 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隨著全球各國逐漸認定肥胖為慢性病,英國與日本也逐步將相關藥物納入給付。適時的藥物介入在體重管理中的角色逐漸被肯定;改變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同時,藥物除了能輔助性的改善體重與健康,更可增加信心,讓對抗肥胖之路不再困難重重!

肥胖症成因複雜,別再認為對抗肥胖失敗等於沒有意志力,食慾、脂肪堆積可能無法靠自己控制,諮詢專業醫師,討論專屬您的健康處方!

台灣衛福部核准之體重管理藥物與手術

請注意,體重管理的藥物與手術治療因人而異,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量身訂製您的體重管理計畫。

口服藥物
針劑腸泌素
手  術

治療方式 / 藥物

作用機轉

Orlistat減少脂肪吸收
Naltrexone / Bupropion抑制食慾
資料來源:各藥物之仿單

專科醫師地圖

肥胖症成因複雜,食慾、脂肪堆積可能無法靠自己控制。別再認為對抗肥胖失敗等於沒有意志力,諮詢專業醫師,討論專屬您的健康處方。

基隆新北
台北市
桃竹區
中彰投
雲嘉南
高屏區
東部離島

影音專區

指導單位:康健雜誌
公益夥伴:康健雜誌

參考文獻

  • WHO數據: https://reurl.cc/lzrRYj
  •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7-2020年
  • 運動資訊平台 - 運動現況統計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關於過重與肥胖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2023年成人肥胖防治指引
  • Roh E, Choi KM. Hormonal Gut-Brain Signal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Int J Mol Sci. 2023;24(4):3384. Published 2023 Feb 8. doi:10.3390/ijms24043384
  • Lengton R, Schoenmakers M, Penninx BWJH, Boon MR, van Rossum EFC. Glucocorticoids and HPA axis regulation in the stress-obesity connection: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bi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ural dimensions. Clin Obes. 2025;15(2):e12725. doi:10.1111/cob.12725
  • 1. Loos RJF, et al. Nat Rev Genet. 2022;23(2):120-133. 2. Loos RJF. Curr Opin Genet Dev. 2018;50:86-95. 3. Justice, A. E., Graff, M., Fisher, V. A., Young, K. L., Baronas, J. A., Palmer, N. D., … & North, K. E. (2022)
  • 台灣肥胖醫學會: https://reurl.cc/0K0DAY
  • Adams, T. D., Davidson, L. E., Litwin, S. E., Kim, J., Kolotkin, R. L., Nanjee, M. N., Gutierrez, J. M., Frogley, S. J., Ibele, A. R., Brinton, E. A., Hopkins, P. N., McKinlay, R., Simper, S. C., & Hunt, S. C. (2017). Weight and Metabolic Outcomes 12 Years after Gastric Bypas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7(12), 1143–1155.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700459
  • Santos, R. S., Corcelles, R., Puy, R. V., Rivilla, S. D., Ferrer, J. V., Corvinos, J. F., Noguera, C. M., Macias, M. S., Gomes, P., Ponz, C. B., De Tomas Palacios, J., Sebastian, S. O., Pernaute, A. S., Pla, J. J. P., Pereferrer, F. S., Vega, J. A., Sala, X. S., Navarro, A. G., Escribano, C. D., . . . Fernández, J. G. (2017). Prognostic factors of weight loss after sleeve gastrectomy: multicenter study in Spain and Portugal. Cirugía Española (English Edition), 95(3), 135–142. https://doi.org/10.1016/j.cireng.2017.04.009
  • Hany, M., Torensma, B., Zidan, A., Agayby, A. S. S., Ibrahim, M., Shafie, M. E., & Sayed, I. E. (2022). Comparison of sleeve volume between banded and non-banded sleeve gastrectomy: midterm effect on weight and food tolerance—a retrospective study. Obesity Surgery, 33(2), 406–417. https://doi.org/10.1007/s11695-022-06404-2
  • Wiggins, T., Sharma, O., Sarfaraz, Y., Fry, H., Baker, J., & Singhal, R. (2023). Safety and Efficacy of 12-Month Intra-gastric Balloon—Series of over 1100 Patients. Obesity Surgery, 34(1), 176–182. https://doi.org/10.1007/s11695-023-06953-0
  • E-CGA-DM-011-25-Jun-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