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運動中如果發現,狗狗出現以下情形,可能是過度運動、疲累或是受傷,此時不宜再繼續進行運動。

根據農業部推估統計,犬貓的飼養數量逐年上升,近2年增幅達33%,2023年已突破279萬隻!隨著寵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越趨重要,相關「犬民」健康衛教知識也必須更加重視,人類自主健康管理觀念已加速進展,而寵物健康則需仰賴主人的用心照護。讓我們從認識犬民健康指標管理開始,一起迎向美好的寵世代!




健康拉警報:觀察寵物六大症狀,小心是疾病警訊!

從寵物日常生活的精神、食慾、喝水或是便溺狀況來觀察健康問題,別讓小毛病變成大疾病!
{{alarm.ttl}}
{{alarm.text}}
邱馨慧醫師小叮嚀

狗狗每天的喝水量:一公斤約40-60ml;等於10公斤的狗狗,一天大約要喝400-600ml的水。但可能因為活動量、藥物、食物而有所變化,所以也不要怕狗狗水喝過量,而不給狗狗喝水!如果容易口渴、一直喝水,建議要到醫院做腎功能檢查,由獸醫評估是否有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問題。

犬民看健康-肥胖對健康帶來的衝擊超乎想像!

人類肥胖的定義,通常以BMI(Body Mass lndex)指數與腰圍來判斷,指數越高、腰圍越粗罹患肥胖相關疾病的機率也越高。


罹患糖尿病、血脂異常、代謝症候群是一般人的3倍
罹患高血壓、痛風、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是一般人的2倍
國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2019年已達47.9%
每2個成人就有1人肥胖
狗狗健康指標:不要再說我圓滾滾的很可愛〜
通常會以狗狗的身形、肋骨的明顯度、身體的脂肪量,來判斷狗狗的理想體態,可參考臨床上常用的BCS(Body Condition Score)狗狗體態評分表:






在適當的距離下可明顯見到肋骨、骨盆骨以及所有骨頭的突出部分。看不到脂肪。明顯肌肉流失。

目視易見肋骨、腰椎骨、骨盆骨。觸診不到脂肪。可能見到其他骨頭突出的部分,極少量肌肉流失。

可輕易觸診或看到肋骨,觸診不到脂肪。可見腰椎骨的頂部。骨盆股突出。明顯腰身與腰部凹陷。

可輕易觸診到肋骨,肋骨上有極少脂肪包覆。由上方俯視可見腰身。腹部凹陷明顯。

觸診肋骨沒有過多脂肪。由上方俯視可在肋骨後方看到腰身。由側面可看到腹部凹陷。

觸診肋骨可感覺到稍微多的脂肪覆蓋。由上方俯視可見腰身但不明顯。腹部凹陷明顯。

肋骨不易被觸摸到;有大量脂肪覆蓋。腰椎與尾根部位有脂肪堆積。腰身幾乎不可見或消失,可見腹部凹陷。

觸診不到肋骨,有非常厚的脂肪包覆,可能要施予較大壓力方能觸診到肋骨。腰椎與尾根部位有多量脂肪堆積、腰身消失、無腹部凹陷、可看到明顯腹部膨大。

有大量脂肪堆積覆蓋胸腔、脊椎及尾根。沒有腰身及腰部凹陷消失,脂肪堆積於頸部及四肢,並可見明顯腹部膨大。
Notice!超過6級分以上引發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而超過8級分等於超過理想體重30%,剛好符合美國寵物肥胖預防協會(Association for Pet Obesity Prevention, APOP)所認定的「肥胖標準」。
原來我這麼胖!


寵物的肥胖問題,對於飼主可能還是很難判斷,甚至有些飼主就是覺得要胖胖的才可愛?!但如果把狗狗的體重,換算成人的體重,「奴才們」可能才會知道狗狗肥胖的嚴重性。以上舉例三個常見的狗狗品種,將狗狗的體重換算成人類的重量,幫助飼主們更加清楚理解狗狗的肥胖程度。
邱馨慧醫師小叮嚀

寵物過度肥胖不但會影響行動,造成骨關節炎等問題,甚至可能因為脂肪堆積在脖子上,而導致呼吸道狹窄等狀況,也會導致心臟病的風險增加,讓寵物容易累、容易喘;還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及增加麻醉併發症、膀胱結石及腫瘤的風險。肥胖不只會讓狗狗更容易患病,同時也會縮短牠們的壽命!根據研究統計,與健康的狗狗相比,即使是略重一些的狗狗,也會使壽命縮短近兩年。

肥胖的狗會增加以下風險

骨關節炎

呼吸道狹窄

麻醉併發症

降低胰島素敏感度、血糖利用率下降

心臟病:增加左心室容積量(前負荷)、心室中隔舒張期肌肉增厚

膀胱結石:草酸鈣結石

腫瘤:膀胱移形上皮細胞瘤

血壓升高

*肥胖可能是疾病的指標,例如: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庫欣氏病(腎上腺過度活躍)
人犬健康數學題
人類減重時每日所需的卡路里,必須先計算自己的BMI指數(過輕、適中、過重),了解體重狀況再依據每天的活動量,計算出每日建議攝取的熱量:
{{item.ttl}}
{{item.text}}


人類減重目標應設定在自己「做得到」為原則,每週建議以減輕0.5公斤為目標,每日則減少200-500大卡,並建議在減肥之前先做一次健康檢查,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方便日後追蹤減肥成效。
狗狗減重每日所需的卡路里,建議先以目標體重為起點,每個月則以減重3-5%為基準,若不確定怎麼設定目標體重,也可先與獸醫討論狗狗的超重程度,一起設立理想的體重數值。


一般來說當狗狗需進行減重時以RER建議的卡路里餵食即可,如果未見成效可以詢問獸醫師。和人類一樣,未經專業的評估狗狗都不應攝取少於RER卡路里。
犬民動起來:一起動起來!人犬的減重運動建議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建議,人類減重目標設定:
3-6個月內減重3-10%,且每週建議運動消耗1千大卡最為合適。
(1千大卡約為每週運動150分鐘,一週步行5天、每天30分鐘、一次約走3-4千步。)
運動時的心跳率應超過(220-年齡)的60%以上
不建議過度激烈的運動強度,以有點喘、稍微流汗為最佳的運動效果,或是建議可依照以下運動訓練表,進行長期的減重規劃:
器械、自由重量或自體重量


大肌群訓練:
步行、慢跑、自行車、游泳

*備註
為了長期減重效果,應逐漸增加中高強度運動時間,直至大於每週 250 分鐘。
在開始跟狗狗一起動起來之前,必須先根據犬種的活動量屬性、年齡、健康狀況等,評估適合的運動量與強度,了解哪種運動適合自己的狗狗,再進行以安全為原則的相關活動。



可以觀察狗狗在運動時的表現:
若牠們在運動後仍活力滿滿的走在前面或表現出過度興奮的樣子。

可能需要更多的運動
若牠們在運動後走在你的旁邊或是運動後需要補充睡眠。

運動量應該已經符合需求
如何加強狗狗運動強度,及衡量身體活動量?
{{ item.ttl }}

沒有運動習慣的狗狗

狗狗進階運動量

邱馨慧醫師小叮嚀

一般會建議狗狗運動目標設定為「每周5次,每天步行30分鐘」但飼主可先從頻率高、時間短開始,例如:可先從一天三次、每次5分鐘開始;或是一天一次快走10分鐘、慢走20分鐘開始,循序漸進、慢慢地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與強度,觀察運動時寵物的反應,在增加時間時牠的耐受度如何,是否還能持續走下去?若是在增加時間或強度的過程中,一直遇到問題無法持續,建議要再諮詢專業的醫師建議,因為運動的環境、氣味、路徑等,不管是生理或心理的影響,都有可能是狗狗不想運動的原因。

建議運動時間表
快走
休閒散步





開始執行時,可循序漸進,以『每日3次,每次5分鐘』
首先測試狗狗身體耐受程度,再根據狀況逐漸增加至目標時間。


持續觀察狗狗呼吸表現、心跳次數、體溫變化等,來判斷是否要開始增加強度
{{item.ttl}}
{{item.text}}
有規律、適當強度運動的狗狗,透過訓練基礎心率會下降,甚至是心跳達最大強度時,健康的狗狗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


呼吸、喘氣是狗狗用來調節體溫的方式之一,在休息時每分鐘10-35次是正常的呼吸頻率,運動時則可達到100-350次。若是狗狗喘得比平常久,或是喘得特別重或特別輕、黏膜顏色變白就要多加注意了。

運動傷害
最容易判斷的運動傷害是肉墊磨損,要多觀察寵物動作,有跛行可能是韌帶受損、肌肉扭傷、拉傷等,若是在野外溪邊游泳,要小心可能會遇到水蛭或寄生蟲的狀況,如果狗狗吸入到氣管、呼吸道,可能會出現咳嗽、急喘等,都是運動進行完可以觀察的症狀。

Achieve goals!運動成效從設定目標開始
在運動之前可先了解寵物目前的體重多少,方便進行後續評估與追蹤成效。
邱馨慧醫師小叮嚀

做紀錄很重要!因為這是發現問題的第一步!每日的心跳、呼吸、體重的變化等,平常吃東西的情況、大小便的狀況等,甚至是到醫院做的血液檢查等紀錄,這些紀錄都應妥善保存,才能達到良好的寵物健康管理。

參考犬民運動日誌

聽聽專家怎麼說?



惟心動物醫院
邱馨慧 醫師

{{ catalog.title }}
{{ list.word }}

台灣百靈佳殷格翰
動物保健事業處
鈕子倫 處長

{{ catalog.title }}
{{ list.word }}
犬民News

共同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