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腫瘤基因突變,精準用藥。肺癌標靶,治療新解。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數據,肺癌是所有癌症中的頭號殺手,光是2019年有超過9,700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新增的肺癌個案人數將近1萬7,000人。在肺癌成因中,「吸菸」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其他包括環境因素(如二手菸、空氣污染、油煙、氡氣、石綿、砷)、疾病史(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或肺癌家族史)等,也被認為與肺癌有密切關聯性。專家建議要隨時注意自身肺部健康,及早發現、積極治療,以提高肺癌存活率。

肺癌分類&發生位置

肺癌種類&發生位置說明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

肺癌分期與治療方法

肺癌的分期是根據腫瘤細胞是否只侷限在肺部,或者已從肺部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來判定,更是醫師決定治療計畫的依據。通常會在確診時,經由影像檢查或病理切片來做確認。由於肺部體積很大,腫瘤可以在肺部存活很長一段時間才被發現,即使是出現如咳嗽及疲累等徵兆,多數患者也常誤以為是感冒或過敏等其他原因。換句話說,早期肺癌 (第1和第 2期) 很難被偵測。因小細胞肺癌的進展快速,不適用於常見的癌症分期方式,臨床上會將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的分期作出區隔:

小細胞肺癌分期

在臨床上小細胞肺癌可分為侷限期和擴散期

侷限期

肺癌侷限於一側胸廓、兩側肺門、縱膈腔、鎖骨上淋巴結或頸部淋巴結,可被涵蓋在單一放射治療照野內。

治療方式:

遠端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約在6%。

擴散期

癌細胞已超過侷限期範圍,有惡性肋膜積水,或有遠處轉移。

治療方式:

化療為主。治療後存活期約7~11個月。

非小細胞肺癌如何分期

非小細胞肺癌分成4期,前3期再分為AB期

第 0 期

即原位癌:癌細胞僅存於肺腺,無淋巴結轉移也無遠處轉移。

第 1 期

1A:
  • 腫瘤直徑≤ 3公分
  • 且被肺臟或肋膜包住沒有侵犯其他地方
1B:
  • 腫瘤直徑>3公分
  • 且腫瘤造成肺葉萎陷或阻塞性肺炎
  • 或腫瘤長在主支氣管還未侵犯到氣管分岔處2公分以內
治療方式:

1期的非小細胞肺癌主要以手術治療,術後再以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療為輔。五年存活率可達85% 。期差,約在44%左右。

第 2 期

2A:
  • 腫瘤直徑≤ 3公分
  • 且已轉移至同側支氣管旁淋巴結或肺門淋巴結
2B:
  • 腫瘤直徑>3公分
  • 且已轉移到同側支氣管旁淋巴結、肺門淋巴結
  • 或腫瘤直接侵犯胸壁、橫膈膜、縱膈肋膜、壁側心包膜
  • 或腫瘤在氣管分岔處2公分以內
  • 或單側全肺萎陷或阻塞性肺炎,但尚未淋巴轉移
治療方式:

進行根除性手術並完成術後治療,包括放療、化療、標靶治療等,有機會達到根治或大幅降低復發風險

第 3 期

3A:
  • 腫瘤侵犯胸壁、橫膈、縱膈肋膜、貼近胸壁的心包膜
  • 或同側支氣管旁淋巴結、肺門淋巴結,縱膈腔淋巴結轉移
3B:
  • 腫瘤已侵犯縱膈腔、心臟、大血管、食道、氣管、胸椎、氣管分叉部位
  • 或腫瘤所在的同一肺葉有助膜積水
  • 或腫瘤侵犯至對側肺門、對側縱膈腔淋巴結、同側或對側鎖骨上淋巴結
治療方式:

3A期的非小細胞肺癌還機會手術治療,3B期多半混合標靶、放療和化療,延緩癌細胞擴散速度

第 4 期

病灶已經轉移到如肝、腦、骨頭或骨髓等器官。

治療方式:

遠端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五年存活率約在6%

來源:癌症問康健

肺癌標靶治療&基因檢測

標靶治療&EGFR藥物介紹

什麼是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是肺腺癌治療中很常用的治療方式,它是針對特定癌細胞基因病變所發展出的藥物,顧名思義,它也只會攻擊帶有基因突變的癌細胞;而不同基因突變,就需要用到相對應的標靶藥物。不過,也因為必須要有靶心,才能精準射擊,所以並不是所有肺癌病患都能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必須透過腫瘤基因檢查,治療團隊才能進一步擬定個人化的治療方針,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一般來說,標靶藥物因為專一性高,不會一併毀滅正常細胞,也不像化學治療藥物有較大的副作用。

基因檢測幫助精準選擇肺癌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雙和醫院胸腔內科 專任主治醫師/研究副院長 李岡遠醫師提供

目前已知的非小細胞肺腺癌突變基因

標靶治療效果雖好,但用到後來都有可能出現抗藥性,不過只要能找出病患的抗藥性原理,仍有機會選擇後線藥物來延長存活期。
至於目前最準確檢測肺癌基因的方法,為單一基因檢測,健保有給付,方式是通過病理切片取得肺癌組織檢體後進行分析,確認有無基因突變及其類型。檢查時機點通常在開始治療時,不過若中途治療效果產生變化、有換藥需求時,會視情況再進行基因檢測,評估接續的治療方向。
而近期熱門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則可使用相對少量的檢體,一次檢驗數十個或數百個基因,雖能省去一個一個檢驗的等待時間,缺點是價格昂貴,目前健保署已有計畫將其納入給付但尚未通過。
延伸閱讀》「罕見肺癌」?剖悉肺癌基因 客製化精準對症治療

肺癌標靶藥物介紹

  • EGFR
  • ALK
  • ROS1
  • BRAF
  • KARS
  • MET
  • Anti-VEGF 血管新生抑制劑
變異
基因
藥物
名稱
健保 / 自費 使用方式 常見副作用
EGFR 妥復克 afatinib, Giotrif  

健保有條件

(若於其他標靶藥物無效後使用則不予給付)
(1)具EGFR突變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之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
(2)先前已使用過第一線含鉑化學治擦,但仍惡化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之鱗狀組織非小細胞肺癌之第二線治療。
  • 口服藥
腹瀉、甲溝炎、皮疹
肺欣妥 dacomitinib, Vizimpro 

健保有條件

(適用於單獨使用) 具19 Del或L858R點突變目無腦轉移之第一線治療。
  • 口服藥
腹瀉、甲溝炎、皮疹
得舒緩 erlotinib, Tarceva

健保

(第一線、第二線)
  • 口服藥
皮疹、腹瀉、噁心、食欲下降、呼吸困難、肝功能損害
艾瑞莎 gefitinib, Iressa

健保

(第一線、第二線)
  • 口服藥
肝膽功能異常、腹瀉、噁心、皮膚乾燥、間質性肺病
泰格莎 osimertinib,Tagrisso 

健保有條件

(1) 具19Del基因突變且具腦轉移的第4期患者之第一線治療,且得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至疾病惡化
(2) 先前已使用過EGFR標靶藥物治療失敗,且具有EGFR T790M基因突變之第二線治療
  • 口服藥
腹瀉、噁心、食欲下降、皮膚乾燥、心臟毒性、間質性肺病
EGFR
exon 20 insertion
肺倍恩
amivantamab, Rybrevant
自費(第二線)
  • 靜脈注射
皮疹、甲溝炎、噁心、疲勞、水腫、口腔炎、咳嗽、輸注過敏反應
變異
基因
藥物
名稱
健保 / 自費 使用方式 常見副作用
ALK 安立適
alectinib, Alecensa

健保有條件


(適用於ALK陽性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
  • 口服藥
腸胃道不良反應、疲倦、肌痛、心搏徐緩、腎功能異常
癌能畢
brigatinib, Alunbrig

健保有條件

(1)ALK陽性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
(2)截剋瘤治療中惡化之ALK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 口服藥
高血壓、間質性肺病/肺炎、心搏過慢、視覺障礙、肌痛、高血糖、胎兒損傷
立克癌
ceritinib, Zykadia

健保有條件

(適用於ALK陽性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
  • 口服藥
肝臟毒性、間質性肺病/肺炎、腸胃道不良反應、高血糖症、脂肪酶與澱粉酶增加、心搏過慢
截剋瘤
crizotinib, Xalkori

健保

(第一線)
  • 口服藥
肝毒性、肺部發炎、視覺影響、週邊水腫
瘤利剋
lorlatinib, Lorviqua

健保有條件

(適用於安立適或立克癌治療中惡化併有腦部轉移之ALK陽性晚期患者)
.第二線:第一線使用第二代ALK標靶藥物
.第三線:使用過兩個以上ALK標靶藥物
  • 口服藥
高血脂、水腫、周邊神經病變、認知影響、呼吸困難、疲倦、體重增加、關節痛、情緒影響、腹瀉
變異
基因
藥物
名稱
健保 / 自費 使用方式 常見副作用
ROS1 截剋瘤
crizotinib, Xalkori

健保


(第一線)
  • 口服藥
  • 截剋瘤與羅斯克僅能擇一使用,除因患者使用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或耐受不良情形外,不得互換。
肝毒性、肺部發炎、視覺影響、週邊水腫
羅思克
entrectinib, Rozlytrek
疲倦勞累、腹瀉、口腔黏膜破損、食慾不振、疼痛、皮膚疹、甲溝炎、掉髮
變異
基因
藥物
名稱
健保 / 自費 使用方式 常見副作用
BRAF 泰伏樂
dabrafenib, Tafinlar

自費
(需兩者併用)

第一線:合併使用於BRAF V600 突變陽性且無法以手術切除或轉移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 口服藥
發燒、疲憊、皮膚疹、噁心、嘔吐、腹瀉、腹痛、水腫、頭痛、關節痛、肌肉疼痛、夜間盜汗、食慾不佳、便祕
麥欣霓
trametinib, Mekinist
變異
基因
藥物
名稱
健保 / 自費 使用方式 常見副作用
KARS 洛滿舒
Sotorasib, Lumakras
自費
.適用於治療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療法,且帶有KRAS G12C突變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 口服藥
疲勞、噁心、腹瀉、肌肉骨骼疼痛、肝功能異常、咳嗽
變異
基因
藥物
名稱
健保 / 自費 使用方式 常見副作用
MET 德邁特
Tepotinib, Tepmetko
自費
.適用於治療帶有導致MET exon 14 skipping mutation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 口服藥
水腫、疲勞、噁心、腹瀉、肌肉骨骼疼痛、呼吸困難
泰芮塔
Capmatinib, Tabrecta
周邊性水腫、疲勞、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及食慾下降
變異
基因
藥物
名稱
健保 / 自費 使用方式 常見副作用
Anti-VEGF
血管新生抑制劑
癌思停
Bevacizumab, Avastin
自費
.第一線:合併標靶藥物使用在EGFR突變之非鱗狀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第二線:與化療藥物並用的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之非鱗狀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 靜脈注射
胃腸穿孔、肺出血、血管血栓栓塞、充血性心臟衰竭
欣銳擇
Ramucirumab, Cyramza
自費
.第一線:合併標靶藥物使用在EGFR突變
.第二線:合併歐洲紫杉醇在接受含鉑化療仍惡化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癌
  • 靜脈注射
胃腸穿孔、肺出血、血管血栓栓塞、充血性心臟衰竭

※依學名字母排序 ※健保條件會依規範更新,建議與醫師諮詢討論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康健雜誌、食藥署藥品查詢平台

接續型雙標靶治療

醫病共享決策

醫病共享決策:
擬定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爭取最佳存活期為目標!

隨著藥物研發的進步,現今肺癌的治療選擇已越來越多元,大幅提升了晚期肺癌病人的整體存活期,這也讓肺癌治療進入慢性病化的時代,因此呼籲晚期肺癌病友要有信心,可積極與醫師討論最佳的治療策略。在以為病患爭取最長存活期的目標下,臨床上已可觀察到晚期肺癌病友存活期有機會突破五年!

肺癌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標靶藥物持續使用一段時間後,大多數病患會出現抗藥性,尤其是當晚期肺腺癌病友使用第一或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出現抗藥性時,為避免癌細胞改變出現新突變,醫師通常會建議並安排病患重新切片或是抽血檢查,再次進行基因檢測。以EGFR突變為例,目前晚期肺癌第一線治療以標靶藥物為主,已經有許多臨床研究數據證實第二、三代標靶藥物治療成效優於第一代標靶藥物,而後線治療策略則可根據病人基因突變狀況規畫後續治療的選擇,為病患爭取最佳存活期。

根據最新的亞洲國際大型研究GioSwinG統計,以亞洲各國肺癌治療的真實世界資料,病人第1線採用第二代標靶藥物,後續當遇到抗藥的情況,若確定產生T790M突變,可再接續採用第三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整體存活期可達63.5個月,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此種接續型雙標靶的治療策略,如同接力一般,讓第三代可接續在二代之後,減緩進入化療時間並達到良好治療成效。

除了存活期的延長外,病人也會關心是否能負擔得起治療費用、副作用等,再者亦不是所有病患都可以接續到第三代,但在醫藥科技日益進步下,對於晚期的肺癌患者仍有機會能拉長藥物的使用時間,所以建議治療前務必與醫師進行討論,找出最適合的治療策略,積極配合,才能有機會得到期待的治療成果。

肺癌標靶治療Q&A

常見的標靶治療副作用有哪些?

標靶藥物的副作用通常比傳統化學治療低,但仍可能會發生。例如,EGFR藥物會有皮膚乾癢、長出像青春痘般的疹子、甲溝炎、腹瀉等副作用;而ALK藥物則會有食慾不振、噁心、水腫、血糖升高等副作用。
有一部分使用標靶藥物的病患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另有少部分病患服用標靶藥物會發生「間質性肺炎」,且大多發生在開始服藥後的前2個月,屬於比較嚴重的副作用,病人可能因此出現呼吸衰竭。
因此,使用標靶藥物時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儘早告知主治醫師。

如何減輕副作用?

1.皮膚乾燥搔癢:可用溫水或不刺激的清潔用品盥洗,勤擦保濕乳液或凡士林。
2.甲溝炎:指甲勿過短,穿合腳鞋襪,需碰水做事時,建議戴上2層手套,內層棉質手套與外層防水手套。必要時可諮詢醫師診斷,開立適合藥物緩解不適。
3.皮疹:因為陽光會使皮膚長出痘樣皮疹,建議做好防曬,可戴帽子、口罩及穿著防曬衣物,並善用溫和的防曬產品。若出現痘樣皮疹,應向醫師求助,並搭配藥物治療。
4.腸胃不適或腹瀉:少量多餐,採取清淡低纖的飲食,補充足夠的營養與水分,避免油炸、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腸胃蠕動加重腹瀉症狀,必要時請醫生開給止瀉藥服用。
延伸閱讀》標靶治療副作用,9 個皮膚照護重點

標靶藥物造成的皮膚疹子 (跟青春痘很像),可以擦痘痘藥膏嗎?

不行!痘痘藥膏多以果酸、杜鵑酸、A酸等為主要抗痘成分,對正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的病友而言過於刺激,塗抹會造成皮膚脫屑、更為乾燥。除非患者的疹子有過多的膿疱,醫師才會開立溫和的抗生素藥膏例如膚即淨等,來改善疹子狀況。提醒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一般藥房賣的痘痘藥膏。
✽註│標靶藥物造成的臉部的丘疹外觀雖然很像痘痘,但事實上,不是毛細孔阻塞所致,而是毛囊表皮壞死造成的發炎反應。
(轉載自《標靶藥物治療的皮膚照護》,朱家瑜著.健康世界出版)
延伸閱讀》護膚17問,減輕標靶藥物副作用

要預防甲溝炎必須少走路、少跑步、少爬山,可是胸腔科或腫瘤科醫師卻叫我要多運動,這樣要怎麼辦?

腫瘤會消耗熱量,病友容易感覺到累,為避免慢性疲倦症候群,胸腔科及腫瘤科醫師會請患者多運動,維持一定的體能。跑步、走路、爬山等運動多會運用到腳趾的力量,容易導致發生腳趾甲的甲溝炎;但事實上運動有很多種,並不限定在跑步、爬山等運動,可考慮瑜伽、騎腳踏車(運用腳後跟的力量)等運動,也同樣有運動效果。也別忘了選擇一雙有彈性的氣墊鞋,提升腳部的保護力。
(轉載自《標靶藥物治療的皮膚照護》,朱家瑜著.健康世界出版)
延伸閱讀》護膚17問,減輕標靶藥物副作用

聽Podcast